发布时间:2025-06-09 点此:28次
乌克兰军队的“蛛网行动”以及针对克里米亚大桥的偷袭行动确实非常引人注目,迅速吸引了全球媒体的关注,成为话题的焦点。然而,这种类似于白衣渡江般的突袭,真的能够扭转整个战争的局势吗?答案显然是不能的。
据法新社的报道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4日对外表示,2日乌克兰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和平谈判中,俄罗斯向乌方提出了一系列过时且苛刻的最后通牒。泽连斯基指出,乌克兰绝对不会接受这些要求,并呼吁与普京进行直接对话,以期打破目前的僵局。泽连斯基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,俄罗斯要求乌军撤出乌东四个地区,包括顿涅茨克、卢甘斯克、赫尔松和扎波罗热。这些条件,泽连斯基称之为过时的最后通牒,他坚决表示,乌克兰不会屈服。
如果我们仅仅从新闻的表面来看,或许会觉得泽连斯基依然表现得非常强硬,但这种外表的坚定,掩饰不住他内心的失落与困境。2日的谈判失败,莫斯科态度坚决没有丝毫让步,证明了乌军的“蛛网行动”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。
本来泽连斯基及其团队预期通过偷袭俄军后方、摧毁其战略轰炸机,制造重创并引发国际舆论的风暴,从而迫使莫斯科在谈判中做出让步。然而,他们没有预料到,俄罗斯并未做出任何妥协,反而态度依旧强硬。2日的谈判仅持续了一个小时,最终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,谈判以冷淡和不愉快的方式结束。也就是说,乌克兰的偷袭并未换来俄罗斯的妥协,而是迎来了俄军在正面战场上更为强势的攻势。
目前,俄罗斯不仅在正面战场持续推进,而且在远离战线的后方进行更大规模的空袭。就在昨天,俄军对乌克兰赫尔松行政大楼进行了轰炸。从现场画面来看,行政大楼的顶部被炸出了一个大缺口,而从视频中可见,整座大楼的内部几乎已被摧毁,外立面仅凭少数支撑力维持着。值得注意的是,俄罗斯军队在这场冲突中很少会对行政大楼进行打击,因为这类目标具有很强的政治象征意义。俄罗斯始终强调这是一场“特别军事行动”,而非宣战。因此,过去的空袭大多集中在军事设施上。然而如今,他们开始针对乌克兰的行政大楼,这意味着基辅的和国会大厦等重要目标可能会遭到俄军的导弹攻击。这是战争升级的显著标志。
此外,敖德萨的法国雇佣兵营地也遭到了俄军的导弹袭击。自1号的偷袭后,俄军对乌克兰纵深目标的空袭力度一直在持续增强,这也是莫斯科态度强硬的体现。
然而,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虽然俄军的空袭规模庞大,但它们已经成为俄乌冲突中的常态,并没有产生巨大的新闻效应。相比之下,泽连斯基的每一次军事行动都充满了戏剧性与意外性,总能引起全球媒体的热议。
泽连斯基每次出手都能够精准地抓住全球吃瓜群众的心理需求,使自己成为舆论的焦点,而俄罗斯的反击则显得相对乏味且单调,似乎缺乏新鲜感。三年多来,全球民众对于这种重复的战术已变得麻木。
然而,我们必须清楚,这才是真正的战争,真实的战争是枯燥无味、没有绚丽亮点的。它往往是在重复的战术下,一点一滴地推进。那种引人注目的偷袭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一定的战术利益,但当战争拉长,特别是持续多年后,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,往往是那些最笨拙的手段。最简单、最直接的方式,才是最有效的。
事实上,泽连斯基频繁进行偷袭,可能对俄罗斯这个民族并非完全没有好处。因为俄罗斯是一个极其骄傲的民族,或者说,他们往往自视过高,难以自我反省。只有在战争中不断遭遇挫折,他们才能意识到自己内部存在的严重问题。
普京通过这三年的冲突,也在修补俄罗斯内部的一些漏洞。事实上,俄罗斯这个民族缺乏自省能力,只有在战场上经历大量的损失后,他们才会真正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改革。这或许就是战争带来的一种“好处”:逼迫一个民族进行反思与改进。
最后,我想做个总结:如今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,乌克兰的偷袭并非完全由乌克兰自身策划。背后实际上是整个欧洲在推动。这一点从俄罗斯在“蛛网行动”后的报复行为——直接针对法国的雇佣兵营地展开攻击——便可见一斑,显示了法国在其中的深度介入。
那么,为什么欧洲国家要继续推动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呢?答案就是,他们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,内需疲软,社会问题加剧。为了缓解这些问题,他们只能再次使用“发动战争”这一资本主义传统手段。
欧洲国家,尤其是英法德等国,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困境,他们依赖的传统工业逐渐丧失竞争力。在全球市场,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下,他们的暴利产业几乎已经消失殆尽。此时,发动战争、创造军工订单成为他们恢复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。
而对于欧洲来说,他们也知道,未来的世界将进入新的乱世。为了应对这个局势,他们必须重新武装自己。然而,重新武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,这就不可避免地与民生资金产生竞争。因此,他们选择利用俄乌冲突,为自己的军事化提供理由,同时转移民众的矛盾和不满。
相关推荐